“我们为什么生生不息,我们凭什么生生不息。”
这是蔡崇达「故乡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草民》首页的18个字。短短的18个字,却藏尽了世间人的一生。
什么是“草民”?字面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不能像大树一样抵抗外界的风雨,只能随风俯仰,只能沐雨经霜,看似柔弱无依,却能够在缝隙中生存,紧紧抓住微薄的土壤让自己活下去……草民,就是拥有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野草精神的普罗大众,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向阳而生的人们。
不过,在看完全书之后就会发现,作为一本以身边人为故事原型的小说,《草民》并没有太高的哲学寓意,反而更多的是对身边故事的描述、思考和感悟。 蔡崇达在《草民》里讲述了7个故事,都是故乡东石镇乡亲们的生平。
闽南东石镇的滩涂,是大海与陆地不断撕咬博弈之后达成的血肉模糊的和解。而生活在东石镇的乡亲们,也在梦想与生活的各种斗争之后,带着一身的伤痛,不断地去与命运和解。
书中第二个故事里的黑昌,他选择以跑步的方式跟自己、跟身体、跟生命、跟命运对抗。他给当地的慢跑团取名“命运慢跑团”,慢跑团里多数是秃了顶的中年男人。
黑昌说很多人都是在四十岁步入中年的时候找到了这个组织。因为人一过四十,就会因为身体或内心焦虑等等的原因睡不着。这个时候,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但要担的责任又恰恰最重。
所以,早早起来跑跑步,是他们舒缓排解的一种方式。
用黑昌的话说,中年男人一般分两派,要么喝酒,要么跑步。而最终选择不去喝酒,每次早上睡不着起来跑步的,都是还不服老的人,都是还要和世界杠的人。命运就是我们跑出来的路。
尽量过得好一点,感觉不好,就去跑步。当遭遇不幸的时候,跑步成为对抗不幸的方式,也成为希望的寄托,情感的依托。黑昌如此,黑昌的父亲如此,命运慢跑团的人都是如此。
书里还有为了拯救自己的子孙,八十多岁依然决定结伴,向世界讨要说法的老人们“七朵金花”;有在丈夫离世后,执拗地想为自己痴呆的儿子相亲以便诞下后代,继续完成丈夫愿望而和上天对赌的女人秋姨;也有面对时代巨浪疲惫挣扎、内心破碎却在意外到来的台风里,获得陪伴并拥有力量再次继续生活下去的青年蔡耀庭和许安康……
亲情、爱情、友情在这里互相交融;感动、心酸、愤怒、无奈、幽默在这里五味杂陈……人类渺小,经不住命运大手的戏弄。可卑微小人物身上坚韧的生命力却强大到不可小视。
或许,每个人都能从《草民》中看见自己或身边的人影子。这是东石镇老中青三代普通百姓的寻常人生故事,更是天下千万普通人的寻常人生。 在命运的反复捶打和无尽的绝望中,那些不屈不挠、与命运搏斗的小人物们,如同野草般,即使环境再恶劣,只要有一丝土地一线阳光,总能找到生存的缝隙,展示着生生不息的顽强。
每一个在命运中挣扎的人都值得被看到与尊重,即使生如草芥,也当有名有姓。 年轻人们都拼尽全力逃离家乡,因为家乡远没有北上广的繁华和洋气。
而失去了年轻人的家乡只剩下曾经执拗到不可一世、如今迈着蹒跚不稳的步伐却被时代和命运的双重压迫下不得不服软的老人在留守,守着家的躯壳,等候远归的灵魂,尽到自己身为长辈的责任与义务。
他们像野草一般遭受狂风暴雨的摧残,弯了腰湿了身,无论多狼狈也不动摇:不如一起跳舞吧,不如一起游泳吧?
风消雨停天晴之后,野草抖一抖身上的雨水,又挺直了腰杆向太阳,享受世界的美好。而我们每个人都如同这野草一般,遭受命运的戏弄,同命运撕咬、挣扎、一起成长。
草的生命不是为了让他人欣赏,草的一生都是为了活着。 “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
“人在绝望的时候总会给自己安排一个最后的希望,而这个希望,通常最终又是不敢去碰的。”
无论远在他乡的游子发生了什么,故乡一直都在,神明也一直都在,还是要相信希望。只有灵魂有名有姓,才能让我们的故乡挺过时间长河的洗涤,不被分解成为肉眼看不见的模糊不清的光影。
人需要故乡,特别是这个不断摧毁和重建的当下,只有知道故乡是如何构建而成,才能知道自己将来的去处。
“我们为什么生生不息,因为我们被生下来了。我们凭什么生生不息,因为我们要生存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