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 依照哈佛大学精神医科教授厄本?亚历山大自身从濒临死亡中意识清楚的触感,告诉我们真的有灵魂,因此康复之后,他竟然投身灵魂的研究,似乎背离了科学。 他说灵魂离体后会投入一片光明的笼罩,走进另一个喜悦的世界,那是彩色缤纷的世界,慈悲的守护神陪伴着他,以温柔的态度指引他的生活。 请注意,他说到光亮、彩色世界、年青热情的人群,还有喜悦和慈悲,这些不正是我们一再重复的语言吗? Eben Alexander的书,在大陆可以买到的呢,书名《天堂的记忆》。
张师兄: 这本书在大陆叫《天堂的证据》,我在大学的时候读过这本书,也因为这本书开始相信死亡并不是终点。
先生: 请注意,这位教授得了细胞性脑膜炎,脑神经系统失去了功能,但是他却奇迹般地得回生命,并且清楚记得病中的记忆,这些记忆并不存在于病态神经系统,那在哪里呢? 他说那就是意识,超乎人体,超乎神经系统,这个意识就是灵魂。 因此他认为灵魂不灭。 灵魂(soul)是什么? 大家把死亡后的意识活动现象视为灵魂,即灵魂不死,甚至以转世投胎、借尸还魂来解释。 我们暂时避开灵魂的讨论,因为这牵涉到更深层的意识活动,是唯识学,很复杂,是现代科学家尚未讨论的范畴。
宇宙成于大爆炸,这是物理论点。我们对宇宙的论据在于一个起点,这是逻辑的推演,也是我们本身空间概念的延长。佛教贤者告诉我们那是威音王就位,那是无始无明,那是量子的塌陷,打破了叠加状态,因为我们必须在文字上寻找定义,所以就陷在意识概念的陷阱。 其实,“生命是什么”才是前提,但是没有人愿意寻找生命的源头,令人遗憾。 禅宗就要人找到本来面目、生命的源头。禅师以身作则,毕生奋斗,留下很多案例,但是很少人愿意深入研究,只提出“开悟”两个字,让禅宗走向抽象的冥想或猜测。 佛教说“纵经千百劫,所做业不亡”,这个业不会消失。生命体可以消失,来自于尘土,回归于尘土,但业不消失。 业是什么?是生命体的心念行为所造成的波动,是离开粒子的波动,是波粒两相的波。宇宙也是波动,一种反时间的圆锥波动,就呈现了观察者的空间。 我们的意识也是波动,心经讲的就是这个。 现在灵魂学讲的都是这些业,所以我们所处的业是共业结构,人类有很大的指导力量,这个世界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患了先天性脑瘫的李传杰,看上去是天生废人,现代医学对此只有束手的份。然而他可以利用他的脚趾弹奏出五百多首歌曲,被称为足尖上的钢琴师。 他的成长与自立,依靠的是他生命的韧力,而不是平常的教育系统。 我在提醒大家,不要仅仅从生物的层次看待生命,毕竟他证明了一点,是生命创造了脑神经系统,不是脑神经系统创造了生命。学会生命的创造力,不要被多量的知识程序限制了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