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警示 总第138期 云阳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二○二二年三月八日
肥料价格暴涨之下 购买便宜农资 谨防血汗钱打水漂
我县地处重庆东北部长江南北两岸,属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丘陵到山区过度地形,幅员4600余平方公里,人口约136万,支撑产业主要是农业与旅游业。为了有效保护长江生态,近年来,受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柑橘、中药材、桃李、花椒、辣椒等经济作物种植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仅柑橘种植已达30余万亩。肥料,被称作粮食(蔬果)的“粮食”,对粮食(蔬果)生产的贡献率高达40%以上,可见肥料在粮食(蔬果)稳产增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下正值春耕时节,播种希望的季节,为了保障我县种植业实现稳产征收,云阳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特向农业消费者提出如下警示:肥料价格暴涨之下不能贪图便宜购买农资(肥料、农药),谨防血汗钱打水漂。 2022年买农资产品,大家不要再买便宜农资了!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据我们调查,去年很多肥料、农药的原料价格大涨,到目前为止,原料价格仍在上涨。当一个产品的原料价格处于高位,那么产品成本降不下来,产品价格根本就没有办法降下来。比如,一种肥料的各种原料价格一共是80,再加上生产、出厂等各种费用,一共算下来成本是110。这袋肥料价格再降也不可能低于110,因为厂家、经销商不可能赔钱卖,如果你在市场上买的售价是70的,99%都是假的。 在原料价格高的情况下,今年假货有可能充斥市场。当你发现一个产品的价格比同类产品价格低很多,那你一定要小心了,基本上这个产品就是假货,要么是偷工减料,成分不达标,要么就是用的劣质原料,还有可能用别的原料代替。
化肥常用三个造假术有必要引起注意: 一是偷养分。偷养分这种手法最为常见,就是氮、磷、钾养分不足,尤其是一些小化肥厂,这叫“暗偷”。除了“暗偷”之外,还有一种“明偷”的方式,现在最为常用的是在复合肥料中,用黄腐酸钾冒充氧化钾,利用农民不懂肥料养分组成的弱点,明目张胆地造假。 二是混淆概念。肥料抽检中常会出现标识不合格,很多人认为这是包装不规范,不是大问题,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标识是一个肥料的身份证,也是说明书。一些化肥产品的包装袋上标注的“总有效成分”,“元素含量”等等,令人眼花缭乱。这种“总有效成份”的用词并不规范,有的是加入了锌、硫等一些元素后的数据,而按规定其中微量元素是不能被计入总养分的,规范的标注应该是“总养分含量”。以此代彼,仍有偷骗之嫌。
三是障眼法。还有一些企业玩障眼法,蒙骗消费者,如在国外等地注册一些名字看上去很是高大上的企业,其实就是皮包公司。
包装袋印制十分精美,正面往往有“美国”“挪威”“俄罗斯”等,而背面却是委托国内的某某不知名的企业生产。其实,外地注册的公司和委托生产的企业幕后老板都是一个人,这是典型的乾坤大挪移,挂羊头卖狗肉,欺骗不明就里的消费者。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即使是自己委托生产的,也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委托加工的审查和备案。
购买农资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让作物用后效果好,实现增产增收。我们买的是效果,不是价格。因此,我们提请农业消费者在选择农资产品的时候,尽量选择自己了解的产品,尽量选择购买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被走乡串户的那些小商小贩所忽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