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接触、感受和学习传统的民间艺术,我园大班将民间艺术“编织”“刺绣”“扎染”“石磨”“木工”“造纸”等一些列引入到区域活动中,展现出体”“智”“德”“美”,体验最原始艺术的文化趣味。
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就是活教材”。一块不起眼的木头又能够做什么呢?木工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木工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同时它也能够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坚持、耐心、严谨等优秀品质。重点提升孩子的动手实践、创意思维、统筹思维、思考、专注、自信等六大方面能力。这也是一个教会孩子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建立安全意识的好机会。
榔头、木块、钉子、锯子、锤子等这些材料和工具发出了一阵阵有节奏声音,就像一首首优美的曲子!在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下,孩子们做足了防护措施,瞧,他们是多么的专注啊!
幼儿通过自己的敲敲打打、动手动脑中主动学习,在探索中获得体验,在细致的木工活动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孩子对编织机总是充满好奇,兴趣浓厚,他们可以在编织过程中感受到神奇的奥妙,从而爱上学习,享受快乐。
让孩子们从认识编织机到了解器械的功能使用,之后进行尝试穿插、缠绕、打结等方法进行纺织,既探索了利用编织机的技艺,同时又培养了孩子们动手操作及探索能力。感受编织的魅力,体验编织的乐趣。
刺绣作为一门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它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风采。
为让幼儿感受传统刺绣的魅力,刺绣活动的开展不但锻炼了幼儿手部精细动作,还有利于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的良好品质,促进幼儿自主创新,体验成功。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萌发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
纸的制作过程,,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在造纸过程中,幼儿们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实验,了解造纸术的操作步骤、感受科学实验乐趣的同时也扩展了知识面。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风采,感受扎染的图案美、色彩美和形式美,培养幼儿审美、想象及动手能力,激发艺术创作的兴趣,让幼儿在欣赏和制作的过程中,激发对美的探索。
活动中孩子们认真专注的进行着自己的创作,一张小小的白布,通过孩子们奇思妙想的创意,在神奇的双手下,勾勒出美妙的图案!而最终染出来的颜色就像谜一样令人期待,每一件手工扎染的作品,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美丽,正如孩子们的童年,五彩缤纷。扎染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创作能力和想象力,最重要的是陶冶了幼儿的人文素养,践行礼仪文化传承与发扬。
“石磨坊”显得格外热闹而忙碌。孩子们分工合作,配合默契,操作过程中一片其乐融融,笑声不断。“大力点,再大力点,石磨转动啦!你来帮我倒点水...哇!孩子们分工合作,一人将提前泡好的黄豆舀进石磨洞,另一人就使出自己浑身力气让石磨转起来。看!不一会,白白的豆浆流出来啦。
孩子们沉浸在探索过程的喜悦里。在石磨坊这个生活区域开展过程中,他们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分工合作、学会了豆浆的制作过程,更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插花是一种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高雅艺术活动,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环境,更能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
开展相关花艺区域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同时体验插花的乐趣!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动手,将原本普通的花枝进行修剪。一束束鲜花经过修剪,错落有致的搭配在一起,绽放出不一样的美。
因此,在幼儿园内进行民间传统艺术活动,不但能使幼儿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名族文化的精华,更能扩大孩子们的眼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撒传统艺术的种子,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希望可以让孩子们在今后更容易掌握关于民间传统艺术的精髓! |